与唐代相比,宋代茶文化又有了明显的变化,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,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。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,包括炙茶、碾罗、候汤、点茶等一整 套程序。 宋代点茶用饼茶,将茶饼碾碎成粉末,再用茶罗筛过。茶粉越细越好,所以要求茶罗十分细密。在点茶之前,要用开水冲洗杯盏, 预热饮具。点茶时,先将适量茶粉放入茶盏,点泡一些沸水,将茶粉调和 成清状,然后再添加沸水,边添边用茶匙击沸。点泡后,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,茶汤表面泛起的“汤花”,能较长时间凝住杯盏内壁不动,才算点泡出一 杯好茶。并且追求茶的真香、真味,不掺任何杂质,当时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。 点茶以茶粉作为原料, 再用沸水点冲,所以饮用时要 连茶粉带水一起喝下。较之于唐代煎茶,宋人更喜 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。结果发展到从城市到乡村,皇室贵族、文人、僧侣、百姓无不点茶。
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,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“斗茶”,亦称“茗战”。我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,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。在由于产贡茶而文明于世的唐代建州茶乡,新茶制成后,茶农们为了评比新茶品序而进行比赛活动。到了宋代,这种活动传播开来,时间也不再限于采制新茶之 时,参加者也不限于茶农,目的也不限于评比茶叶的品第,而更重视评比斗茶者点汤、击沸技艺的高低。 斗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:一是“汤色”,二是“汤花”, 最后综合评定味、香、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