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讲过外企裁员的事情,也说过外企内部斗争激烈。
综合来看,这40年以来,外企从在中国市场试水,到大批涌入,再到不断撤离,当下已经达到一个正常状态。
什么叫正常状态呢?就是新进入的和离开的外企数量,差不多了,外资在中国的总用工,保持一定的常量,不变了。
最终,无论哪个国家的发展,到了一定阶段,经济发达了,所谓的“白领”肯定更多地来自本国企业单位,而是外国人来此开的分公司,啥“外企”的。
当然,外企确实也有不少弊端,尤其薪资水平逐渐被超越,也更容易裁员,比如下面这位仁兄评论的“就这鸟样”。
但是,在你各种培训考试和关系努力后,也没能进入体制内,或者想进大国企的努力失败之后,你又想取得比民企、私企更多的收入,则外企还是合适的职业之路。
在你没有关系背景之时,外企确实更可以靠你的那些“能力”“实力”进入,实际上也是个有点无奈的选择。选择外企,这也是平民家庭的毕业生,一个职业可能向上的突破口。
当然,时至今日,也有反对方,比如下面这位,这“小飞侠”就对外企异常崇拜。他或她所述虽有点夸大,但大体描述并不错。也可能ta刚刚被内资企业单位虐待过了,义愤填膺则会美化了外企,我们都要辩证地来看。
本篇,就是来看下各类企业的特点,特别你在其中打工的优劣分析,包括内资和外资。
通常来讲,内资企业包括公务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央企国企、上市公司、大型民企、私营企业,而外资企业则分为欧美外资、非欧美外资、港澳台资、日韩企业。
凡事都要看时代背景,外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,工资确实高,但后来就不行了。当时,很多人从国企跳到了某些500强外企,而且是那几年行业排名靠前的那种大公司。那时工资不谈翻了好几倍,涨了不少是肯定的。但没过几年,你就会发现当初那家国企的工资待遇,也已经赶上来了。十年后的现在,你会发现跟前同事相比,大家进账也差不多。
区别在于,外企的人啥都得自己花钱买。国内尤其是国企则不一样,很多福利待遇外企没有,至少单位买单,毕竟咱自己国家的公司,我们是主人。这一进一出,就相差不少,且国企员工有种当家作主的感觉。人都是国家的,跟工作搭边儿的开销,自然也是由国家承担,甚至包括房子、车子、汽油、旅游等等福利,这些是外企没有的。甚至,过年过节各种名目的补贴,很多企业还有自己部门的小金库,这些也都不在工资单上。所交的个人所得税部分,国企也能比外企省下千八百块每月,外企则一分税都不少,到手就没多少了。
不过,在国企混,脑子一定也要好使,不然得被人玩死,之前我们也说过外资和内资“搞人”的不同,国企民企等内资企业很多时候办公室权术较多,一般的书呆子尤其搞技术的,就不适合了,还是待在外企或者创业公司混混得了。
外企则人际关系相对宽松,文化和环境更人性化一点,并不需要内资企业那种从一而终捆绑式的事业道路,至少可以跳槽。所以,外企的人际关系并不“虐心”,不顺意可以换东家。劣势就是刚刚所说的隐性福利欠缺,而且同事尤其平级的,容易尔虞我诈,至少勾心斗角也少不了。
其他外资企业,则包括日韩、港澳台、新加坡印度等等亚洲企业,也包括其他非欧美外资,就是亚非拉等等。这些外企,貌似不“正宗”,但你要把握他们的主要特征,尤其是本质,他们赚点小钱,主要从事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不怎么看重的生意。当然,也有工资尚可的,比如日韩的大企业。这类企业一般基本工资不高,但加班是有加班费的,这点不同于国内企业单位,也不同于大型欧美外资。你进非欧美企业牺牲的是时间,工资并没有那么低。
整体来说,外资企业的工资,主要看他们母国的工资水平,你去新加坡企业,则正常工资是超过印度公司在中国分公司的。再举个简单例子,瑞士本国工资傲世全球,你进入瑞士企业,工资自然不会低。
最后说下稳定性,公务机关、医院学校等大单位、央企国企、国内上市公司、大型民企等等,一般裁员比较谨慎,不到万不得已不至于裁撤员工。当然也有,比如产品比较市场化的公司,比如联想、华为、小型商业银行等等,也会有大规模裁员的可能性。而那些小民企、私企,裁员则是分分钟的事。所以,内资企业不可一概而论,在裁员方面,好的比外企好,差的比外企还要差。
最后,外资企业的工资看起来不低,但它们确实容易裁员,市场一个风吹草动就赶人走,也容易撤资、关停并转,真是猝不及防。
总之,大家把握各类企业和单位的特点,做好心理准备即可。